WGO 实践指南 憩室疾病
核心成员::
Dr. T. Murphy
Prof. R.H. Hunt
Prof. M. Fried
Dr. J.H. Krabshuis
(单击展开第)
憩室:
憩室疾病的组成 :
憩室疾病的类型:
年龄发生率
性别发生率:
憩室疾病(Diverticular Disease,DD)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只有 2%–5%的 DD 发生于 40 岁以下的人群中。而在这一年青的年龄组中,以男性肥胖患者多见,因为肥胖为该病主要的危 险因素(见于 84%–96%的病例)[1,2]. 憩室通常位于乙状结肠和/或降结肠。
憩室通常位于乙状结肠和/或降结肠。对这组DD 患者的处理仍有些争议。年青人的DD 是否意味着预后凶险仍在广泛地讨论。这组患者的自然病程仍然显示有复发的趋势[3],而且较多的患者预后较差,最终需要外科手 术治疗[4]。手术常常是对年青有症状患者的选择(约 50%,而所有病例约 30%)。 对于年青而无其它疾病的患者,在第一次憩室炎发作后,有理由推荐选择性手术治疗。.
低纤维饮食 九十年代晚期 Painter 和 Burkitt 首次提出低纤维饮食可能是 DD 发生的病因[5,6]。这一概 念的提出最初遭到一些反对,但随后的研究肯定了它的作用,如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的随访研究表明[7]:.
目前认为纤维作为一种保护因子,可防止憩室形成和憩室炎的发生,这是因为可溶性纤维使粪便体积增加,降低结肠分节运动的效率。结果会使结肠内压力在结肠蠕动时仍接近正常范围[25,30].
憩室疾病的发生没有证据表明憩室的发生与吸烟、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有关。然而饮食中瘦肉和总 脂肪含量高会导致憩室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增加饮食中纤维,特别是纤维素来源纤维含 量(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这一危险[9]
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已注意到,吸烟,服用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和对乙酰氨基酚(特别是扑热息痛) 的肥胖和摄入低纤维饮食的 DD 患者,有并发症的较多[33]。在饮酒或喝含咖啡因饮 料的患者中有并发症的也较常见。
憩室疾病的部位 最常见的类型为假性或压出性憩室(憩室不含结肠壁全层。黏膜和黏膜下层从肌层疝出,外面覆盖浆膜层)。憩室疾病的部位 最常见的类型为假性或压出性憩室(憩室不含结肠壁全层。黏膜和黏膜下层从肌层疝出,外面覆盖浆膜层)。在肠管周围有 4 个肯定的点,即直小血管(vasarectn)穿出环形肌层的部位。血管从肠 系膜带的两侧和 2 个系膜小肠对向部带(antimesenteric taenia)的肠系膜边界进入肠壁。在直 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以下,由于肠系膜带的合并形成纵形肌层,因而不会发生憩室。
分布 累及乙状结肠 95% ; 仅限于乙状结肠 65% 全结肠 : 7% 接近乙状结肠(但乙状结肠正常) 4%[25].
自然病程 无症状的占 70%; 导致憩室炎的占 15%~25% 与出血有关的占 5%~15%25
直小血管(Vasa Recta)穿过肠壁造成肠壁薄弱区,一部分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被浆膜覆 盖)能从这一区域疝出。由于结肠壁肌层的收缩,造成结肠的分节。这一运动可以推进或延缓肠腔内容物的通过。 由于在结肠某一区域增加的结肠内压力,发生分节收缩。这种分节代表着结肠壁肌层的 强力收缩,从而推进或延缓腔内容物的通过。单个小室内的压力可以暂时升高,高于未分节时结肠腔压力。憩室病的分节收缩被放大,从而使小室两“端”阻塞,导致小室内压 力增高[25]。
可能是由于乙状结肠的直径小,所以最常受影响。Laplace 定律(P=kT/R,译者注:P为肠腔内压,kT 为肠壁张力,R 为肠腔半径)通过公式解释了憩室的发生。因此,大多数并 发症也发生在此区域。为肠腔内压,kT 为肠壁张力,R 为肠腔半径)通过公式解释了憩室的发生。因此,大多数并 发症也发生在此区域。憩室疾病的乙状结肠和其它节段的肠管的顺应性差,通常有以下原因:
这一术语代表一组炎性改变。即从亚临床的局部炎症至游离穿孔(free perforation)引起的 全腹膜炎。 憩室炎发生的机制主要是憩室穿孔,不管镜下或肉眼可见的都是如此。传统意义的管腔 阻塞可能是罕有发生的。腔内压力的增加或浓缩的食物颗粒可腐蚀憩室壁导致炎症和局部坏 死,造成穿孔(镜下/肉眼)。穿孔的临床征象取决于穿孔的大小以及被机体有机包裹的程度。 如果穿孔得到较好的控制,将形成脓肿。而不完全的局限化可能表示有游离的穿孔。.
诊断 绝大多数患者有左下腹疼痛。出现反跳痛提示一定程度的腹膜反应。 发热和白细胞增多是另外两项重要指标,但无特异性。
体检 相对来说体检可能无特异性,但大多数病人常有腹部压痛或肿块。尿道症状可能进一步提示有盆腔蜂窝组织炎.
鉴别诊断:
体检
仅根据临床依据做出的诊断将有 33%是错误的。从检查的角度来说,CT 扫描比超声更好。憩室炎常认为是以腔外为主的病变。CT 扫描对于评估肠和肠系膜均有益处,敏感性为 69%–98%,特异性为 75%–100%:
急性憩室炎 CT 扫描最常见的表现为:
一组连续的 42 例憩室炎患者,CT 下发现如下[10]:
其它检查
幸运的是游离穿孔不常见,它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的患者中更多见。 游离穿孔有更高的死亡率,可达 35%,在绝大多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
瘘只发生于 2%并发症的憩室疾病患者。 瘘的形成源于局部的炎症。炎症活动的结果产生脓肿,脓肿经穿孔自发性减压进入邻近 脏器或穿过皮肤至体外。瘘道一般为单个,但 8%的患者有多个瘘道。
瘘更常见于: 男性多于女性(2∶1) 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免疫低下的患者
憩室相关瘘的类型:
诊断: 可能需做多项检查才能做出诊断。但 CT 扫描、钡灌肠、阴道内镜检查、膀胱镜检查、 或瘘管造影摄片是最常用的检查。
趋势: 耶鲁的一个小组注意到腹腔内瘘有下列趋势:
除痔和其它非肿瘤性肛周疾病外,结直肠癌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而憩室疾病是 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占病例的 30-50%。据估计所有憩室病患者有 15%将会在一生某个时候出血。出血通常是突发、无痛性的且出血量多,有 33%为大出血,需要急诊输 血[25]。
尽管如此,70%~80%的病例出血自动停止。NSAIDS 已被证明会增加憩室疾病出血的 危险,有超过 50%的出血性憩室病例在就诊时已用过 NSAIDS。血管发育不良占下消化道 出血的 20-30%。
机制:憩室疾病导致结肠出血,这是因为当憩室疝出,贯穿肠壁的血管(是肠壁变为薄弱的 原因)变成为憩室穹窿上的幕帘。在这种情形下,这些血管与肠腔间仅有一层薄薄的黏膜层 分开。动脉因此暴露于来自腔内容物的损伤,出血因而发生[25].
对破裂的血管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憩室结构与憩室出血的理论是一致的。直小血管(血管 幕帘于憩室之上)的不对称破裂发生于憩室腔内侧,位于憩室弯窿的系膜小肠对向部 (antimesenteric)的边缘。结肠腔内的损伤因子对下面有直小血管的腔面产生不对称性损害, 使动脉节段性变薄并易于向腔内破裂。破裂的发生还和血管内膜离心性变厚以及出血点附近 血管中层变薄有关。这一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炎症(憩室炎)[25]
尽管穿透血管和憩室间的解剖关系在左半和右半结肠间是相似的,但 49%–90%的患者 出血来自右半结肠。[12–14]有了第一次出血后,30%的患者会发生第二次出血,而第二次出血患者中有 50%会发 生第三次出血.
有多于 30%~40%的病例的出血来源不清。定位出血的方法包括:
出血研究的准确性为 24%~91%。
结肠镜检查
紧急外科手术治疗出血 仅有 90%憩室相关性出血用紧急外科手术可以以控制出血。紧急外科干预的指征有:
门诊病人的治疗:病人有轻度腹痛/压痛且没有全身症状
住院病人治疗:病人有严重的体征/症状(占病例的 1%~2%)
15%~30%收入院进行憩室炎处理的病人将需要外科手术,在收住院过程中相关的死亡率可达 18%.
有 22%~30%发生过一次憩室炎的病例会发生第二次[31] 如果并发症包括如下情形、紧急外科干预是必须的:
选择性手术是非常常见的情形。在经过充分的肠道准备后进行手术。经常用的外科手术适应症包括:
手术切除通常在任何一次急性炎症发作后 6-8 周进行。外科手术选择取决于其适应症是紧急还是择期。 可择期进行的手术最常见是乙状结肠切除术,手术在机械和抗生素肠道准备完成后进行。方式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下完成, 如果有炎症或瘢痕则不在腹腔镜下进行则不在腹腔镜进行
对急性憩室炎及其并发症进行紧急外科干预治疗有多种方式。过去关于外科手术方式有不同 的见解,即是否需要在首次手术时是进行一期切除(Primary resection),还是不进行一期切除 方式,而是采取分期进行。一期切除现在是已接受的标准,已有一些研究显示其可以:
Hartmann 氏术式:对其的介绍最早见于 1923 年[17]:最初用于直肠癌的治疗。 它是一 种分期术式,即乙状结肠被游离和切除,直肠被缝闭并行结肠造瘘术。 结肠造瘘将在稍后的 时期(通常是术后 3 个月左右)终止并重新恢复肠道的连续性。这种分期术式造成一些问题, 包括再次手术打击、直肠疤痕和完全肠道吻合的困难。
横结肠造瘘术和引流(Transverse Colostomy and Drainage)是另一种分期手术方式(没有一期切除),即在初次结肠造瘘术后,再切除病变的肠段,稍后关闭结肠造瘘口。这一术式 造成并发症的机率是 12%,死亡率为 5%–29%。[22–24]
一期吻合(primary anastomosis)的概念的出现是为了修正 Hartmann 术式造成的固有问 题。对于大多数肠道准备充分的病人来说,一期吻合是优选选择的术式。但如果病人情况不 稳定,如粪便样腹膜炎、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则不能使用该术式。
切除并一期吻合(Resectrion with primary anstomsis)以及近端造瘘是一种改良术式,根据 不同病例的情况,通过减少第二次(期)的手术入侵,从而使结肠造瘘更易于恢复。也可以在急性期采用单期术式并术中肠道灌洗(Single stage procdure with on table gut lavage)。这样就可以在肠道准备欠理想的情况下进行一期吻合。
重要的关联病变:
在亚洲,憩室病主要在右侧结肠,占病例的 35%–84%。尽管仍需进一步研究,在亚 洲发病年龄早提示该病有遗传倾向。右侧憩室病也更多为多发性憩室,而在西半球通常是单 个憩室.
诊断 诊断 对右侧有症状憩室疾病的诊断与阑尾炎之间的鉴别是困难的,它可能有以下症状:
治疗 治疗 对右侧憩室疾病的治疗遵循前面内科处理(第五节)的纲要。手术的选择遵循前面的纲要,但也可以对局限于病灶区疾病行憩室切除(diverticulotomy)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亚急性憩室炎是指中至重度发作的憩室炎,用抗生素和保守治疗有一定和疗效,但不能 完全解决问题。遗留诸如郁积性憩室炎样的低热、左下腹疼痛和大便习惯改变。
郁积性憩室炎有腹痛和大便习惯改变,但没有明显的发热或白细胞增多。这种情形可以 持续 6~12 个月
常由于以下表现得出诊断:
治疗: 乙状结肠切除可使 70%病例治愈。
状态包括如下情形:
临床表现通常难以把握。这一疾病
这是非常罕见的情况,最初由 Bonvin 和 Bronte 于 1942 报告
在发达国家,憩室疾病的发生率为 5%~45%。其中发生于远端肠管的占绝大多数(90 %). 仅有 1.5%的患者仅发生于大肠右侧[30].
相反,在非洲和亚洲,憩室疾病主要累及右侧结肠(70%~74%),特别是升结肠
在新加坡,仅 23%的病例累及乙状结肠,而且 70%右侧憩室病患者年龄小于 40 岁[31,32]。发病年龄早和发生部位提示遗传因素在东半球憩室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但这需进一步研究
尽管饮食进一步西化,日本人右侧 DD 的发生率仍很高(但累及左半结肠的病例也在增加)。
右侧憩室病在香港仍有 76%的发生率。
的共识委员会欢迎您的任何意见或问题。你觉得我们忽略了某些方面?你觉得某些程序进行额外的风险?请告诉我们您的经验。